媒体综合报道:中国电缆市场吸引外商投资步伐加快。7月8日,澳门迪美亚公司与柳州银通公司签约中高压电缆合资项目;7月31日台湾太平洋电缆公司与天津塑力集团签约超高压电缆合资项目,为外资在华"电缆俱乐部"增加了新成员。
据报道,工业发达国家的电线电缆工业长期不景气,产能相对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企业间竞争加剧,再加上铜、铝、塑料等主要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因素,致使许多线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几年来,国外大量中小型企业或非专业性电缆厂纷纷以不同方式退出市场,逐步形成少数巨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例如:美国四家生产商控制了铜通信线缆的93%的产值和光纤光缆85%的产值;日本七大公司占据了全国销量的86%;英国12家企业占据了全国销售额的95%以上;法国的五大公司包揽了法国市场的营业额;欧洲市场则主要由意大利比瑞利电缆公司和法国耐用消费耐克森公司所垄断。所以国外线缆企业就是利用国内企业间甚至是跨国企业间的购并重组及对外扩展及转移生产基地等多种方式来占领市场。
外资在华建电线电缆工厂,产品覆盖面广,几乎涉及所有电线电缆产品领域,从220~500kV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到细小的电子线缆,无所不有,工厂其规模有大有小。
据了解,这些外资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新加坡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这些外资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中国市场上大显身手。其中,日本古河电工和台湾华新丽华的10~220kV交联电缆已经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法国耐克森公司的特种电缆以及交通用电缆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声誉,正在不断地打入一些重点工程,今年又中标海南500kV海底电缆工程。荷兰菲利普和德国西门子公的光缆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美国CTC公司的ACCC导线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并开始建立制造基地。还有许多做漆包线、电子线、电源线的公司等。NEXANS(耐克森)公司在上海、昆山、天津建有合资或独资公司,IRELLI(比瑞利)和SUMITOMO(住友)也先后在中国安营扎寨。早在几年前,美国康宁、日本藤仓、日本住友、日本古河、法国阿尔卡特、意大利比瑞利、韩国三星等国际大公司就重视研究中国电线电缆市场,一致认为光纤通信、高压电力电缆在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近年来,国外电线电缆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全作纷纷在中国建立光纤光缆、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国际上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美国康宁建了北京康宁、成都康宁、上海光纤等三个厂,住友建深圳光纤光缆厂,古河、藤仓也先后全资建厂。韩国的LS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韩国LS公司是韩国LG集团旗下的电缆企业,该集团旗下拥有LS电缆、LS彩电、LS机械等多家实体,资产规模57亿美元。早在2003年11月,LG电缆集团即投资800万美元在江苏无锡设立了汽车电缆生产厂,布下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枚棋子。韩国LS电缆无锡工厂负责人还表示,几年时间内,LS电缆部门将把其在中国市场的8个营业部增加到20个以上,并构筑100个以上的代理网点。
据报道,近期,耐克森集团在中国的又一家独资企业耐克森(南宁)电缆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宣布公司正式投产。公司主要生产通信电缆和铁路信号电缆,总投资额为980万美元,占地25000平方米。该工厂将成为耐克森在中国的第二大通信电缆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在南部地区的重要物流平台。中国通信电缆和布线系统市场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在中国采购设备和原料。作为全球领先的电缆制造商,耐克森会抓住这个良好时机,毫不犹豫地在中国市场增加投资,扩大通信电缆的产量,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2005年,耐克森在中国成立了最大的独资企业耐克森(上海)线缆有限公司,现在又在南宁建立我们新的独资企业,充分表明了耐克森集团加强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决心。无论是用在接入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还是移动通信设备,耐克森始终在全球范围内为电信市场的主要运营商提供各种室内通信电缆,其中一些必须满足由国际客户制定的严格技术要求。同时,耐克森也设计、制造和提供符合UL和CSA标准的产品。耐克森的通信电缆在产品性能和创新上具有良好声誉:产品小型化、电磁保护、保障货物和人员安全,抗高温、抗日晒和抗化学物品的侵蚀,重量轻且节省空间。
另据报道,美国通用电缆公司已完成收购江阴华明特种线缆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D?D美国通用线缆有限公司直属的通用线缆江阴有限公司与江阴华明特种线缆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合同,由通用电缆公司收购江阴华明特种线缆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线缆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特种电缆生产企业,2005年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这次战略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建成通用线缆全球范围的一个主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特种电线电缆,用于核电站、船舶、超高压设备等。新成立的通用线缆 (江阴) 有限公司是美国General cable2007年2月在中国成立的独资企业,是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
外商看好中国电线电缆市场,纷纷前来投资,一方面给中国民族电缆工业带来冲击,但另一方面也为国内行业界提个醒,不要只是抱怨材料价格了。既然外商能想到和做到的,我们为何不能想到和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