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86) 025-8658 3475
传真:(+86) 025-8658 3475
邮箱:info@hksmartps.com
网址:www.hksmartps.com
根据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框架协议,力争到2013年,广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18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催生出来的巨大产值,作为一家江门市企业或者即将落户江门的企业,如何能够从中分杯羹呢?
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副主席张兴提出,我市应充分利用广东南车修造基地等大型项目落户江门市的大好时机,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该建议也成为今年市政协的2011001号提案。
张兴认为,南车基地落户江门,其强大的带动能力不仅会拉动江门现有的五金不锈钢、玻璃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还将大量引入与轨道交通车辆修造配套的新型铝合金型材、微电子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张兴认为,我市民营企业欲借机实现转型发展,资金、技术、人才是摆在面前的“三道门槛”,需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民企如何跨越这“三道门槛”,在此前召开的市政协2011001号提案办理情况汇报通报会上,出席的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共同主题畅所欲言。
门槛1 资金
解决方式:
金融机构陆续进驻
力保民企“不差钱”
“南车基地落户新会,与此同时,几大金融机构陆续进入江门,这不是巧合,南车基地是江门吸引外来资金的重要项目,它对江门融资的深度、广度都将带来很大影响。”市金融局副局长曾锦俊认为。目前交通银行新会支行已经营业,光大银行也准备进驻新会。金融机构看重的是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带动性,并随之而来对金融的潜在需求,市金融局会帮助新会引入实质性的金融机构,支持新会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小额贷款公司今年计划从8个发展到10个,融资性金融机构从6个发展到10个,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新会区配套企业如果上市成功,奖励300万元。
“我市在财政上也非常重视对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业的发展。”市财政局副局长汤惠红说。她介绍,去年市政府出台《印发江门市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通过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环保政策、人才政策等四方面扶持南车项目的配套企业,通过南车项目催生一批优质的民企。明确实行土地扶持政策,对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业企业提供扶持;实行专项财政扶持政策,对落户配套产业园的企业给予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并实行“零收费”优惠。
“江门市计划将大量的资金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省的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汤惠红说,“如果企业属于高新产业范畴,可以政银企合作的方式参与投资,财政对扶持的项目将提供贷款贴息服务,贴息可达到60%,这对民企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下一步,我们将对市区两级专项基金进行整合,发挥基金的效用,用在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用在五邑大学、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上,发挥资金的应有作用。”
据悉,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担保机构进行扶持,去年共安排扶持资金89.8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担保行业的发展,去年受保企业达500多家,担保贷款超30亿元,并以30%以上的增速不断发展。
门槛2 技术
解决方式:
加大科技投入
助力企业技改
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科技局副局长梁植华介绍,近年来,我市科技部门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全市150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超过100家是依托各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组建的,这些工程中心的建立,对提高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民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组建工作,利用广东南车修造基地落户江门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我市五金不锈钢、特种玻璃、新型铝合金型材、微电子设备、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和精密气动设备等产业进一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力争到2015年,在相关围绕轨道交通产业的民营科技企业中,组建10家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市经信局介绍,我市正在制订《江门市优质企业培育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拟选择300家优质企业作为江门市重点培育企业,综合运用各级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类资源,在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向优质企业集聚和倾斜,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巩固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市经信局还大力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下达2011年江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纳入技改导向计划的项目共161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38.3亿元,年度计划总投资56.9亿元。
门槛3 人才
解决方式:
设置专业课程
增强人才储备
3月18日,我市举办了广东南车修造基地专场招聘会,专项服务我市重点产业转移项目——广东南车修造基地,为企业与人才的交流洽谈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南车项目今年还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江门职院等院校,初步招收了60多名学生。
市人社局副调研员梁兆洪指出:“因‘南车’项目生产的特殊性,设备比较先进,我市中职、技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和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相关技能型人才较难满足‘南车’生产实际需要。”为此,我市将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不断提升各类劳动者技能水平,满足企业用工之需,促进我市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新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配合“南车”等装备制造业企业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力度。
“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尚有差距,这点我们也认同,对高校来说,就是要为地方提供人力支持。”五邑大学副校长谭海鸥说,为配合南车项目的人才需求,五邑大学在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学科的基础上设了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及维修、轨道交通电气化、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路桥工程等6个专业,为江门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最近,按LED十百千万工程,在多部门支持下,我们开展了LED培训工作,今年暑假为中职中专院校培训了50多位老师。”谭海鸥也指出,新兴行业相关的技术人员是比较缺乏的,人才引进有一定难度。
据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城轨车辆维修与管理”等新专业,提供模具、机电一体化、微电机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与维护、智能电子与传感器技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员工进修与技能培训服务,同时,还增设51个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服务。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锦棠指出,南车对焊工需求量大,从目前师资队伍和设备来看,要培养大量符合条件的焊工还有难度,希望政府支持提供相关资金,解决硬件条件。
企业声音
南车与江门民企“郎有情妾有意”
“我去过南车基地,我有些客户在园区内,我们也想进入。”谈及如何能够成为南车的配套企业,市盈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进难掩心中的激动。
熊进还有个职务是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南商会在五邑有2000多家企业,上规模的有800多家,涵盖不锈钢、玻璃、油漆、精细化工等产业。
“欢迎企业和我们联系,我们愿意和各位交流。”在通报会上,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良也向民企敞开胸怀。
同时,刘中良还表示:“要做南车的配套企业,有一些特殊要求,要有铁道部的认证,要跨过铁道部这道门槛。在我们前期的生产过程中,更需要物流方面的服务。今后,园区内多是一级配套企业,与之相关的民营企业,可以成为二级、三级配套企业,这也是个很好的补充。做为轨道交通类配套企业,除了门槛高之外,企业还要有‘内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的信息交流,并不代表南京睿督公司赞同其观点。
- 上一条: 中国北车风电公司通过风机检测能力认证评估
- 下一条: 济铁动车“趴窝”乘客晚点 因为机车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