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86) 025-8658 3475
传真:(+86) 025-8658 3475
邮箱:info@hksmartps.com
网址:www.hksmartps.com
国内高铁大跃进:未来3年投资9000亿
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铁路业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崛起的。咨询公司劳氏船级社铁路(亚洲)董事总经理伊恩·卡迈克尔(Iain Carmichael)表示,就在3年前,中国企业还不具备本国铁路系统众多组成部分所需的技术,例如信号系统和高铁技术,“但随着中国企业获得这些技术,关系就发生了转变。现在中国企业占据了上风,欧洲企业若想竞争就必须合作。”
“欧洲厂商抱怨称,他们根据北京方面的要求向中国企业转让了技术,现在中国企业却利用它们的技术,与它们在国际市场、甚至在欧洲本地市场展开价格战。”香港载通国际(Transport International)高管欧阳杞浚(Evan Auyang)表示。
从2004年,中国铁道部作出引进德国和法国等国外高速列车的决定起,短短6年间,中国高铁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的起步阶段,进化到向外输出阶段。尤其是2009年,中国高铁逐渐转向“走出去”。
目前,中国高铁形成了以铁道部为主导、以铁路关联企业联盟为主体,注重发挥中国铁路产业集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
在今年1月7日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铁道部已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
数十年来,高速铁路行业一直为欧洲、日本和北美的少数企业所主导,如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以及日本川崎重工等,而中国高铁的发力,也让全球铁路市场的格局发生改变。阿尔斯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多米尼克·普利康表示,中国企业开始参与国际投标,而这正在改变全球铁路市场的格局。
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曾表示:“随着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在材料、工艺、电子技术、液压等方面的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未来十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将迎来像前十年轻工业品那样的出口高潮。”
中方“咬定”核心技术:6年前的坚持终得回报
从2004年正式引进国外的技术,到目前成为拥有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从最初的学生,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946项专
根据国外经验,仅高速列车的研制一般就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自行研发则耗时长久,成本高昂,还有可能在技术上走弯路,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果单纯依靠国外企业,不仅在价格上受制于人,更会一步步拱手让出国内市场。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曾公开表示当年的动车组招标文件中提出“三个必须”:一是外方关键技术必须转让,二是价格必须优惠,三是必须使用中国的品牌。
世界上掌握成熟高速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企业是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等几家,最初其皆希望利用在华合资公司分食高铁蛋糕,但遭到了铁道部的明确拒绝。
当时中方坚持外方向中国企业全面转让技术,让国内企业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从而最终实现国产化。
在这一轮投标中,通过将7项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转让给中国厂商,阿尔斯通赢得了6.2亿欧元的大单。与北车集团下属长客股份(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为中国提供并合作建造60列电动车组,国产部件达到65%。而随后西门子也通过向中国转让了总成、车体、转向架等9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向中国提供60列高速列车,订单价值6.69亿欧元,北车集团旗下的唐山机车车辆厂为制造方。
最终,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而在吸收了4家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之后,也为中国高铁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睿督产品服务有限公司专业提供BS6853、NFF16-101、DIN5510-2、NFPA130、EN45545-2等等机车防火阻燃测试,合作客户分布全国各地。 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睿督产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客户分布全国重点城市: 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泰州、宿迁等等 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等等 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巢湖、无为等等 济南、青岛、淄博、枣庄、德州、威海等等 长春、四平、等等 沈阳、大连、铁岭、营口、抚顺、鞍山、本溪等等 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等 长沙、株洲、湘潭等等 武汉、黄石、十堰、襄樊等等 www.fire-test.com 025-86583475
- 上一条: 中国南车: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均看好
- 下一条: 中国北车布局南方正面挑战中国南车